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可出现黄疸。 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体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拔牙、洗牙、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等可引起感染,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三、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1.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也是日益重要的全球杀手。 慢性乙肝和丙肝会悄无声息地导致肝损伤和癌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性病毒性肝炎每年导致13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于肝癌和肝硬变。这意味着每天导致3500人死亡。乙型和丙型肝炎在悄悄蔓延,每天新增感染8000例。 2.早期诊断是阻止肝癌的第一步。 大多数肝炎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在确诊时为时已晚。早期诊断是获得救命治疗和预防肝癌的第一步。开展检测,尤其是针对肝炎流行地区或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对消除肝炎至关重要。 四、得了肝炎怎么治 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 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是急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 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大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在初期无明显症状,大约有15%-45%的急性感染者可自发清除病毒,但约有55%-85%的急性感染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清除病毒达到治愈效果。 如果儿童确诊为丙肝感染,也不要过于担心,一般儿童感染时间相对较短,疾病进展缓慢。目前,3岁以下儿童尚无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3岁及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可以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五、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预防病毒性肝炎,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入手。 (1)有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建议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文身、文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的配偶和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乙肝、戊肝。 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按免疫程序免费接种。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戊肝疫苗为自费疫苗,自愿接种。 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接种疫苗。 (3)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4)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的风险。 感染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妊娠期间发现丙肝感染的孕妇,应定期产检、复查肝肾功能;如果丙肝核酸为阳性,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和其他侵入性胎儿检测,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亲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尽量避免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需要治疗的丙肝母亲,建议分娩并停止哺乳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5)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共同用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也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 让我们积极行动,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