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技术系列展示| 恶性骨肉瘤的综合治疗:从单纯手术到个性化的综合治疗策略(第一期)
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  2025年10月22日
图片

作为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的重大战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输出顶尖医院品牌、技术、管理与人才,快速提升区域医疗水平,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筑牢根基,切实减少群众跨区域就医负担。

       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作为落地山东的“国家队”项目,自运行起便肩负平移首都顶尖医疗资源、扎根鲁西的使命。北京专家派驻以来,已成功开展骨科、烧伤等48项新技术新项目,不仅实现数字突破,更成为国家政策落地的生动注脚——每项技术都是国内前沿诊疗理念在聊城的“移植”与“本土化”创新,有效填补区域多项技术空白,显著增强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

       现将48项技术成果与典型案例深度结合,以真实治愈故事直观展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让“国家队”顶级技术变得可及可感,正以“国家标准”升级本地医疗服务体系,让聊城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首都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既是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践行。

图片


本期医疗新技术介绍

恶性骨肉瘤的综合治疗


图片

项目主持人:徐海荣

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骨肿瘤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肉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肉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国际保肢学会(ISOLS)会员兼教育委员会中国区唯一教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中国药物警戒》青年编委。

骨肉瘤基本知识

1.经典型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大约75%的患者发病年龄在15~25岁,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小于6岁或者大于 60岁发病极其罕见,经典型骨肉瘤的病史常为1-3个月;

2.所有疑似骨肉瘤的患者标准诊断步骤应包括:体检、原发病灶的影像学检査、全身营扫描、胸部CT、活检;

3.骨肉瘤有特殊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新辅助化疗后ALP和LDH水平降低可能提示化疗有效,化疗中或化疗后出现大幅度增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4.我国临床实践中对ⅡB期可保肢患者选择术前化疗基本达成共识;

5.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推荐方案如下:MAP方案(大剂量甲氨蝶呤,多柔比星,顺铂),AP方案(多柔比星,顺铂),多柔比星、顺铂、异环磷酰胺和大剂量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顺铂和多柔比星;

6.骨肉瘤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主要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判定;

7.治疗结束后即应开始随访。


图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简介

图片
·

病例回顾

患儿女性,聊城莘县人,15岁。3个月前左膝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后疼痛较前明显加剧,出现持续性疼痛,夜间为重,影响睡眠。患儿及亲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徐海荣院长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发现患儿左股骨远端有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遂进行了左股骨远端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左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根据AJCC分期,诊断为骨肉瘤T2N0M0,G3,IIB期。

图片

2023-11-27全麻下行左股骨远端肿物切开活检术病理示:(左股骨远端)穿刺活检:梭形细胞肉瘤,广泛破坏宿主骨,偶见极少量骨样组织,倾向骨肉瘤,请结合临床。

·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通过多学科讨论,决定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术前新辅助化疗经历了4次,第1次化疗时间:2023-12-06;

方案:MTX;

剂量:MTX15g+VCR2mg/Q2W;

不良反应(CTCAE5.0):发热、贫血、口腔溃疡、肝功损伤:1级。

第2次化疗时间:2023-12-23;

方案:AP;

剂量:顺铂150mg d1+多柔比星脂质体75mg d2/q2W;

不良反应(CTCAE5.0):肝功损伤:1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4级,并继发鼻出血、子宫出血,给予输血、升血等治疗后好转。

第3次化疗时间:2024-01-18;

方案:阿帕替尼+IFO/Q3W;

剂量:阿帕替尼0.25g qd+异环磷酰胺(5g d1,4g d1-4);

不良反应(CTCAE5.0):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中度贫血,给予升白、升血等治疗,于2024-01-24自动出院。患儿后因“发热2天”于2024-01-28入院,患儿粒缺并发热,败血症,严重血小板减少,鼻出血,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给予升血、输血、抗感染、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血象逐渐恢复,PCT仍高,血小板略低于正常,于2024-02-04出院。

第4次化疗(因春节期间,未行MTX方案化疗)时间:2024-02-08;

方案:AP;

剂量:顺铂146mg d1+多柔比星脂质体73mg/d2。化疗结束后48小时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6mg长效升白治疗,并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U qd H预防性升血小板治疗;

不良反应:患儿于化疗后10天(2024-02-19)再次出现粒缺,白细胞减少4级,血小板34*10^9/L。中度贫血。遂住院,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输血小板,G-CSF升白,艾曲泊帕乙醇胺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升血小板治疗,IV度骨髓抑制持续10天,之后骨髓抑制逐渐恢复。

·

影像学资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和图2分别为第1次及第2次化疗后影像学对比,示:左侧股骨正侧位(单侧)DR :与2023-11-24片比较:左股骨远端骨肉瘤治疗后复查提示治疗有效。

疗效评价(RECIST 1.1标准):略有增大的S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次化疗前后对比。

2024-02-08全身骨显像 :左股骨下段骨肉瘤治疗后,较2023-11-28片病灶骨代谢减低。 

2024-02-07磁共振平扫+增强(左侧大腿):左侧股骨下段骨质内及邻近肌肉软组织占位,较前片2023-11-24范围略缩小。 

2024-02-07下肢全长拍片(DR) :左股骨远端骨肉瘤。右侧股骨、双侧膝关节、胫腓骨干未见明显异常。

2024-02-07 10:00 左侧股骨正侧位(单侧)DR :左股骨远端骨肉瘤治疗后复查(病变范围较前变化不明显),请结合临床。左胫腓骨未见异常。 疗效评价(RECIST 1.1标准):好转的SD。

患者于2024年3月行保肢手术“肿瘤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提示较穿刺时肿瘤细胞(>90%)消失,未见确切脉管内瘤栓及神经侵犯,软组织切缘及髓腔断段阴性。术后继续辅助化疗,根据患儿术前化疗的毒副反应,拟继续原MAPI方案化疗。

·

新技术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定期随访,目前恢复良好,已重返校园。骨肉瘤的综合治疗可以使局部肿瘤缩小,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便于根治性切除,保留肢体功能,同时对全身的亚临床转移灶起到了杀灭的作用,极大地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约70-80%)。

图片

骨肉瘤的治疗已从过去的单纯手术,演进为涵盖影像评估、个体化化疗、靶向治疗、精准外科、强化支持与长期随访的整合治疗体系。尽管道路曲折,但随着新技术不断融入临床,骨肉瘤的治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医疗将成为突破疗效瓶颈的关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