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护航健康中国
2025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一、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指以病原微生物或其组成成分、代谢产物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技术制备而成,用于预防、治疗人类相应疾病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人体获得对相应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
二、疫苗的作用
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预防接种成效显著,全球于1980年消灭天花,我国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主要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发病水平,如我国1--4岁儿童中的乙肝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20年的0.30%。
三、疫苗的种类
(一)按照疫苗的生产工艺和有效成分
1.灭活疫苗
病原体经处理后失去活性,但仍能引发免疫反应。
例子: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
2.减毒活疫苗
病原体被弱化,保留复制能力但致病性极低。
例子:麻疹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3.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
仅使用病原体的特定成分(如蛋白质或多糖)。
例子:乙肝疫苗、HPV疫苗。
4.mRNA疫苗
通过携带编码病原体蛋白的mRNA,指导人体细胞生成抗原,触发免疫反应。
例子:辉瑞/BioNTech、Moderna新冠疫苗。
5.病毒载体疫苗
用无害病毒作为载体,携带目标病原体的基因片段。
例子:阿斯利康、强生新冠疫苗。
(二)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
1.免疫规划疫苗,是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免费接种的疫苗。
2.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居民自愿、自费接种的其他疫苗。
四、我国儿童免疫程序
五、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切实保证适龄儿童按照规定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如有漏种,需要及时补种。
接种疫苗是安全的。疫苗上市前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的工作规范,确保接种安全。
接种疫苗应提前了解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接种前应如实告知接种人员自己或受种人的健康状况,接种后需留观半小时。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可以使受种者获得更全面的免疫保护,预防更多传染病。请按照当地疾控部门和医生的建议自费自愿接种,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
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主动接种疫苗,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